新一轮新起点:机构改革这些年 国家发改委的历史沿革
记者李紫宸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一直承接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职能。国家发改委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52年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委”曾长期承担着中国政府对综合经济管理的职能。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国家计委”的职责也随之逐步地调整。
1998年,在朱镕基总理任内,“国家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与此同时,部门的主要的职责放在了管理有关国民经济全局的事务上,着力制定发展战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并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减少了繁多的行政审批手续。
2003年,在温家宝总理任内,又继续对这一机构进行改革,将原国家经贸委的部分职能和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一同并入,并将其更名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计划”二字,自此完全从中国政府的部门中剔除。
2008年,国家发改委的职能再次历经调整:中央将其在工业行业管理方面的有关职能和对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管理,划入新组建的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于此同时,新组建的国家能源局,则由国家发改委代管。
2013年的机构改革,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拟订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国家发改委。此外,没有其他大的调整。
在国务院组成部门序列中,国家发改委一直是一个地位独特的“超级大部”,因其职权既大而广,素有“小国务院”之称。国家发改委的内设司局包括工业、交通、能源、就业等国民经济所有领域,职责范畴则包括国民经济规划、产业和投资政策、体制改革、价格等,并参与财政和货币政策制定。
现在的国家发改委主要是国务院的综合协调部门,交通运输部、环保部、卫生部等很多部委都能在发改委找到和它对应的处和司。此外,发改委与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同为宏观调控部门,但主要还是发改委在负责财政、信贷、物资的综合平衡。
关键词:
管理职能
宏观调控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