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发布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的系列强监管政策对于治理影子银行风险、促使资管行业回归本源的作用初步显现。”近日,证券资产管理业务专家魏星表示。
今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这一《指导意见》被业内称为“资管新规”。
截至2017年末,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达到百万亿元,但由于监管标准不一致,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显露出诸多乱象。魏星认为,乱象突出表现为产品多层嵌套,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简称“非标”)投资急剧膨胀,刚性兑付普遍存在,“非标+刚兑”使资管业务演化为一个规模巨大、监管缺失的影子银行,导致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资产虚增虚胖,背离了发展直接融资的初衷。
魏星指出,拆解以资管业务为代表的影子银行风险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环节。资管新规针对影子银行的产生根源及种种乱象,精准施策,按照产品类型而非机构类型统一监管标准,严格规范资管产品投资非标,坚决打破刚性兑付,规范资金池,将实现对影子银行的“精准拆弹”。
总的来看,资管新规发布后,社会反应总体积极正面,金融机构着手整改和转型,套利空间和行业泡沫被挤压,资管行业整体呈现“量减质增”的发展格局。
统计数据也显示,通道业务规模持续收缩。截至2018年5月末,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余额为22.3万亿元,与年初基本持平;截至2018年4月末,通道类信托业务规模较年初减少6720亿元,同比增速较年初下降29个百分点;自2017年11月以来,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的通道业务规模已下降2.2万亿元,降幅超过10%。同时,表外融资和表内融资的“一减一增”也表明,影子银行风险正在化解。今年以来,在一系列监管政策的综合作用下,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有所下降。通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这3类非标资产进行的表外融资同比少增较多,今年前5个月同比少增合计2.82万亿元,而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券同比多增合计1.54万亿元。
资管行业联通多类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规模庞大,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加强监管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据悉,人民银行将会同金融监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资管新规,并把握好政策执行的节奏和力度,做好配套制度安排,确保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魏星建议,加快推出实施细则,推进落实各类资管产品的公平待遇,行业实施细则与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细则总体要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避免产生新的监管套利。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有序整改,审慎确定政策执行口径,控制好业务整改和资产处置节奏。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发行新老产品有序对接存量资产,加快发行新产品进行资产投资,保障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相关部门要做好配套制度安排,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魏星还表示,在宏观审慎评估考核时,适当增加新增贷款弹性;督促银行做好非标回表计划,引导银行多渠道、多层次补充资本;指导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表内融资,弥补表外融资收缩导致的社会融资缺口。此外,金融机构也要按照资管新规和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整改计划,平稳压缩不合规存量产品规模,积极发展新产品,有序对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实现资管业务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经济日报记者 陈果静)
(责任编辑:华青剑)
关键词:
金融机构
监管部门
新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