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7月31日公布的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认为,从7月PMI主要分项指标看,内需有转弱迹象。叠加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下半年经济增长有放缓趋势,亟待政策协同发力,形成合力。随着政策效应显现,基建投资作为稳增长主要抓手,有望出现回升。
内需走弱拖累制造业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7月PMI数据达51.2%,连续5个月位于51.0%以上,但主要分项指标中位于荣枯线上方的分项出现回落,显示内需有转弱迹象。
“主要变化在于新订单继续走弱及购进价格较此前明显下降,内需呈转弱迹象。”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分析师陈健恒表示,7月新订单虽在荣枯线上方,但已快速回落到年初水平。进口指数首次跌落荣枯线下方,其实6月进口数据已反映进口疲弱状况,7月关税下调政策生效后仍未见起色。市场预期7月1日起下调汽车进口关税能够提振汽车销量,但是从乘联会数据看,7月至今销量较6月进一步下滑。内需疲弱也反映在购进价格明显下降,从高频数据环比看,7月工业品仅钢价上涨,水泥、煤价、有色金属都有所下跌,预计7月PPI环比由正转负。
在中金公司宏观经济分析员刘雯琪看来,7月中采制造业PMI指数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受内需疲弱拖累。“PMI进一步下降表明金融条件收紧使得制造业继续承压。分项数据显示,7月生产及需求指标进一步走弱,上游价格明显回落。”
中信证券研究部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和部分行业进入传统生产淡季等因素扰动,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扩张步伐均有所放缓,尤其是制造业在扩张放缓进程中面临供需双弱局面。
“后续制造业复苏有待进一步观察。”华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牛播坤称,制造业投资走势将取决于上游投资回升、中下游投资下滑两股力量的孰强孰弱。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称,下半年制造业投资可能在低位略有反弹。目前来看,供给侧去化叠加出口减速预期,制造业投资反弹幅度不会大。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考虑到财政政策相对于货币政策的总量调控更加倾向于结构性调控,将支持企业在去产能的同时加大高新产能投资来推动产业升级,制造业投资增速会有所加快。另外,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会得到一定缓解,有利于提升企业投资意愿,但在经济下行和需求疲软背景下,下半年民间投资上升空间不大。
政策亟待协同发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内需疲弱叠加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下半年经济有放缓趋势,亟待政策协同发力。
“实际上,7月宏观政策已出现微调信号。”陈健恒表示,金融与财政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已开始发力,未来内需料得到提振。
汪涛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将从紧信贷、宽货币方向发力,提供更多流动性,预计年底之前央行将再降准150个基点;财政政策方面,地方债专项债发行会加大力度。
明明认为,下半年积极财政应更加积极,以提振基建投资。“财政陆续出台多项措施支持地方政府探索发行项目收益专项债券,预计未来可能出现依托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保障性住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品种创新。”明明说,此外,近两年来PPP参与基建渠道不断拓宽,也将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应增强预见性、前瞻性,为宏观经济运行注入确定性,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推动实现新的供求动态平衡。
他强调,目前积极财政政策不是政府直接发力扩大需求,而是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来间接发挥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优质供给。通过市场力量来矫正结构性失衡,同时认识和把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的系统联动关系,基于总体来发挥财政政策的整体效能。
基建投资料企稳回升
章俊表示,随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共同发力,作为稳增长主要抓手的基建投资近期会企稳回升。短期内,为确保经济不出现大起大落,相对低效的投资会满足其继续建设的资金以避免出现项目烂尾,但对增量资金的控制会比较严格。从行业看,基建投资会更多投向水利、环保和交通运输等产业,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从地域看,会投向中西部基础设施较弱的地区,以确保区域平衡发展。
汪涛称,随着PPP项目清库告一段落、政策微调,下半年基建投资可能会反弹,六、七月可能是底部,之后会略有回升。
近期,一些地方政府已开始对基建投资加码。广东省政府召开加快省重点项目投资工作推进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推进省重点项目投资工作。湖北省发改委召开了民生领域重大项目谋划工作部署会。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团队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将出现反弹,全年增速在13%至15%。
关键词:
基建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