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已经成为各大银行争夺居民存款的重要时点,通常被称之为“揽储大战”。如今银行揽储虽然不再像以往那样硝烟四起,但竞争依然激烈。
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9.62万亿元。到了2019年1月份,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0.98万亿元,较2018年12月份增加了1.36万亿元,环比增长14.19%,同比增长37.67%。这是继2018年8月份和9月份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突破10万亿元后,第三次超过10万亿元,并且创历史新高。
融360理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春节前夕是各大银行的揽储高峰期,银行之间的揽储竞争非常激烈。一季度尤其是1月份对银行来说是一个关键时期,一方面,春节前资金流动性偏紧,另一方面,1月份拉来的存款当年大概率会留存在银行。银行在旺季也会设置更高的奖励制度,银行员工拉存款积极性会更高。
今年首月银行结构性存款
发行规模与数量均创新高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9.62万亿元,较2017年年末的6.96万亿元增长了2.66万亿元,增幅38.27%。在9.62万亿元的结构性存款中,个人结构性存款为4.28万亿元,占比44.5%;企业结构性存款为5.34万亿元,占比55.5%。
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2019年1月份,中资全国性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09812.17亿元,较2018年12月份增加了13645.76亿元,环比增长14.19%,同比2018年1月份增长37.67%。其中,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增幅高于个人结构性存款增幅,单位结构性存款规模为64171.14亿元,环比增长20.26%,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为45640.43亿元,环比增长6.62%。
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份,54家中资银行共发行结构性存款614款,较上个月增加了158款,环比增幅为34.65%,发行量创出新高。从收益率上看,以上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18%,较上个月上升了0.13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结构性存款的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30%,较上个月上升了0.14个百分点。
因此,无论是从规模还是数量来看,1月份结构性存款增长都非常显著,增幅创近一年最高水平。
今年以来400多家上市公司
买入千余款结构性存款产品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40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买入结构性存款的公告,总共超过1100多款产品,合计总金额近920亿元。
从购买的结构性存款类型看,主要有固定收益型、保本与收益区间挂钩型(主要挂钩LIBOR利率)、汇率收益区间挂钩型等。挂钩汇率、利率的结构性存款产品风险和收益较高,适合激进型投资者。
从上市公司购买结构性存款的委托期限看,最短的为7天,最长的近一年,三个月期限的占比最高。预期收益率一般在2%至4.5%之间,最高的达6%。从购买金额看,有的拿出二三百万元小试身手,有的出资四五亿元开源增收,也有上市公司财大气粗,投入几十亿元甚至百亿元理财。
例如,1月30日,宁波富达发布关于购买结构性存款的实施公告,“1月29日,公司以闲置资金2.5亿元,结合利率报价、信贷贡献等要素,向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行购买了保本型的结构性存款”。公告表示,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在保证公司正常经营所需流动资金的情况下,合理利用暂时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拟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保本型的投资产品,公司拟使用闲置资金额度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在上述额度内可循环滚动使用。
在购买结构性存款的企业中,还出现了ST公司的身影。2月23日,*ST狮头发布《关于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结构性存款的实施进展公告》,公告称,2018 年 5 月 14 日公司召开的 2017 年年度股东大会批准了《公司关于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使用不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结构性存款或保本型理财产品,在上述额度范围内,资金可滚动使用。
刘银平分析认为,春节过后,随着现金回流至银行体系,流动性趋于宽松,银行揽储旺季效应减弱,2月份结构性存款的规模和收益率都存在回落的可能。不过从长期来看,结构性存款仍然是银行的揽储利器,如果今后监管不在收益规则设计上多加限制,结构性存款仍然会受到保守型投资者的青睐,规模也会继续上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