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平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的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初步核算,一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4%。各地各部门加强监管与优化服务并重,促进了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史上最严”环保法实施4年,对环境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前所未有,逐步扭转了“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局面。
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实施行政处罚案件18.6万件,罚款数额152.8亿元,同比增长32%,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前2014年的4.8倍。今年1—2月,全国共下达处罚决定书近1.5万份,罚款金额为11.92亿元。
严格监管的同时,针对绿色项目,各地有意识地实施政策倾斜。近日,江苏宿迁出台相关规定,全市各县区(园区)在完成年度减排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前提下,对国家鼓励且投资总额达3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项目所在地平衡排污总量指标确有困难的,帮助其在市域范围内解决;投资总额达10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协调省级储备指标统筹解决。
2018年,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15项重点举措不打折扣。深化环评审批改革,简化35类项目的环评文件类别。生态环境部还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重大基础设施类项目审批用时比法定时限压缩了一半。去年,全国完成21.6万个项目环评审批,总投资额超过26万亿元。
位于天津市河西区陈塘商务区内的海绵城市PPP项目,其道路施工涉及部分地块场地调查、污染地块风险管控问题,这让施工方天津碧海海绵城市有限公司一筹莫展。天津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这一情况,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旨的“十百千”工程服务组立即实地调研,梳理项目区域内地块环保问题,分类提出对策措施,为项目按期施工提供了保障。
转换思维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各地生态环境部门服务意识显著提升,服务模式方法不断创新。江苏省千名环保干部与企业“一对一、结对子”,宣讲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解决环境治理困难和问题;天津滨海新区开办“环保技术超市”,建立环保专家库,为企业提供困难帮扶和技术指导;浙江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奉化分局成立“环保议事厅”,邀请各界代表畅所欲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