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28日表示,今年一季度全国18个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289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的13.4%。
唐文弘指出,18个自贸试验区虽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但总体上看,各自贸试验区的目标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创新成果丰富,对周边辐射带动效果明显。
唐文弘举例称,上海自贸试验区着力促进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动金融、服务及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发展;浙江自贸试验区特别聚焦油气全产业链发展;湖北自贸试验区着力打造集成电路、光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汽车五大产业集群;海南自贸试验区确立了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云南自贸试验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大健康服务、跨境旅游、跨境电商等产业;河北自贸试验区发展大数据交易、数据中心和数字内容等高端数字化贸易业态。各自贸试验区将会持续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加快整合完善重点发展行业的产业链,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加速集聚,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提高对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
唐文弘称,全国18个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方案均已明确了各个片区的主导产业。商务部将专门梳理出各自贸试验区片区的主导产业,集中发布在商务部自贸区港司的网站上供大家查询。
唐文弘表示,一直以来,自贸试验区作为对外开放高地,是中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平台。今年一季度全国18个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289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的13.4%。当前影响世界经济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自贸试验区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地走在扩大对外开放最前列,为外企在华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打造更加开放透明的准入环境。自贸试验区的开放度一直属于全国最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从最初的190条缩短到2019年版的37条,从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开展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已成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我们将进一步压减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全国自贸试验区深入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开放、透明的准入环境。
二是打造更加亲商护商的经营环境。各自贸试验区聚焦市场主体关注,着力解决企业建设生产经营中的困难,不断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比如说,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对特斯拉项目进行“贴身”服务,从工厂开工建设到交付第一辆汽车只用了1年时间。广东自贸试验区在疫情期间选派百名骨干作为“网格员”和“企业联络员”进驻企业同工同产,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积极推动成立国际仲裁院,与香港专业机构共建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四川自贸试验区推出了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提升了法治化水平。
三是打造更加积极精准的政策环境。疫情期间,各自贸试验区一方面加快兑现国家及省市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一方面及时研究推出多项稳外资政策举措。比如说,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专门出台开设入境全封闭通道、入境信息预申报等8项措施。对重点外资项目,优先纳入“标准地”项目库,争取专项用地指标。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出台16条政策措施,从延期申报纳税、加强通关便利化协调、落实出口信保政策等方面支持外资企业复工复产。此外,各自贸试验区加快实施《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全面取消商务部门对外资企业设立和变更事项的审批备案,高质量落实信息报告制度,在投资促进和投资保护方面持续发力,树立政府职能转变标杆。
四是打造更加活跃高效的创新环境。各自贸试验区积极开展制度创新,便利创新要素流动,支持创新成果转化。比如说,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出台支持人才发展若干举措,加大人才创新创业融资扶持力度,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人才高地核心区。天津自贸试验区建立人才“绿卡”制度,引进人才90%以上服务事项实现即时办理。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创新开展人才和技术资本化评估,可免抵押获得金融机构授信。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建立创意和知识产权收储育成机制,鼓励创业者在片区内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落地。
唐文弘强调,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改革的生命线,企业诉求是制度创新的动力源,自贸试验区不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对内外资企业都是一视同仁、公平对待,高度重视企业呼声,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外商投资环境。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外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