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促稳提质 助力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经济新方位·中小企业闯关记(11))
当前,受原材料供应不足、国际物流不畅等因素影响,一些外贸型中小企业面临无法按时完成订单、货物难以按时送达等问题。对此,从中央到地方推出了不少“促稳提质”举措,帮助中小企业降低损失、便利贸易、巩固海外市场。
●一系列组合拳精准施策,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6月2日,中国恒天·百路佳公司52辆豪华客车缓缓驶出,百路佳发往中东市场的500辆海外客车订单圆满收官。公司销售总监李晗表示,受疫情影响,此前开工延迟、产能受阻,订单一度面临逾期交付的危机。
为保证履约,江西南昌市经开区有关部门对百路佳专门帮扶:主动协调交管部门,为几百辆出口车辆开通绿色通道,迅速批出大量临时牌照。税务部门全流程提供出口退税备案等业务操作“一对一”在线辅导,一系列非接触式服务让公司1771万多元的退税款顺利进账。
面对复工难、接单难、出口难、参展难等问题,一系列组合拳精准施策,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完善出口退税方式,加快退税进度。3月20日起,1084种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380种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9%。前5月,全国累计为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6324亿元,有效缓解外贸企业资金流压力。退税效率也不断提高,出口退税办理时间压缩到8个工作日内。
挖掘通关便利化改革潜力,优化对外贸企业服务。加快出口备案企业审批流程,压缩检疫审批时长。加快验放进口生产设备和原材料。降低进出口环节通关成本。3月1日至6月30日,政府定价的货物港务费和港口设施保安费收费标准分别降低20%,取消非油轮货船强制应急响应服务及收费。
看走势,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在一季度同比下降后,迎来恢复性增长。4月出口1.41万亿元,同比增8.2%;5月出口1.46万亿元,同比增1.4%。看结构,外贸企业竞争力有了新跃升,前5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增8.7%,占服务进出口总额比重的43.3%;多元化市场战略继续走深走实,前4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计进出口2.76万亿元,同比增0.9%。
“目前的帮扶,存在政策看得见摸不着、享受优惠程序较为繁复等问题。”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建议,做好优惠政策宣传辅导和解读,在各地行政大厅新增一站式“疫情帮扶窗口”,大幅简化企业享受帮扶政策手续,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创新举措开外贸新局
5月11日,深圳硕腾科技公司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拿到了公司有史以来的单笔最大海外订单——34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
“几千万元的生意合作,双方没见过面,连工厂都没来实地审就打几百万元预付款。”公司总经理罗畅激动地发了朋友圈。而这,得益于在跨境电商平台上,运用3D看厂、视频会议同传等数字化高科技产品,尽量逼近真实情景,增进彼此信任。
“数字技术为买卖双方积累了独一无二的信用记录,使之成为外贸新业态的商业基础。”阿里巴巴国际站总经理张阔说,大型跨境电商平台致力于通过大数据匹配供需解决订单荒,以稳定的跨境供应链解决履约难,帮助外贸企业解困并实现数字化转型。
这是外贸新业态继续发展的生动注脚。一季度,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增34.7%,市场采购方式出口增50.9%。前5月,经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的贸易额717亿元,同比增20.9%。
近年来,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发展迅速。商务部今年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从59个扩大到了105个。6月13日,海关总署决定,在10个地区的海关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监管试点。
“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目前占比虽然比较小,但这是未来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说,为进一步增强外贸企业内生动力,要打造跨境电商全球运营新模式,构建“中国企业主导、当地企业积极参与”的境外电商市场。鼓励国内企业快速进入目标国市场,推动企业以跨境电商方式开展全球零部件和原材料线上销售,提高企业对国际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
日前,为期10天的第127届广交会落下帷幕。首次完全以网络形式举办的广交会,成为培育外贸新模式新业态的生动实践。有的外贸企业搭起直播间和虚拟演播厅,背景图案和视频可随时按需“一键切换”。在虚拟展厅中,除了能欣赏制成品,还能点击产品查看工艺流程视频。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表示,中小企业应走在数字经济前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扩展对外贸易。然而,参与数字经济、利用线上资源开展贸易的中小企业比重很低,原因在于企业在运行成本和管理方面存在困难,掌握和应用数字技术方面较为滞后。建议政府部门提供数字技术支持,不仅包括完善融资渠道、提高数字质量等工作,还包括改善营商环境、鼓励研发和创新等深层次举措。
●用足用好当前政策大礼包,继续提升服务效能
“疫情影响下,一些中小企业反映:原有生产贸易结构难以为继,现在更需要新市场、新订单、新生产方式,特别是制造出产品之后的品牌塑造与培育。”王孝松说。
对此,《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近日印发,在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通过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创建自有品牌。
创品牌、促转型、谋升级,外贸企业在行动。
福建惠安家具外贸龙头企业家世比,以前50%是外贸订单,如今绝大多数订单都已取消。
“外贸活动无法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大量无形成本不断增加。制造型企业要形成自己的品牌,通过消费者导向的数字化生产模式开展柔性生产。”公司创始人赖水清说,2月开始,家世比全面升级研发、品牌、销售团队;专业人士在内部开展直播培训,重点运营拼多多平台;通过平台反馈销售数据,及时调整商品款式,选择新品研发和投产方向,降低研发投入的不确定性。目前,家世比拼多多旗舰店已出现10万+爆款商品,生产成本与研发成本不断降低。
稳外贸,下一步政策还将如何继续发力?
高凌云认为,首先,加大打财税、金融、社保、就业等政策组合拳力度,让更多真金白银落进中小外贸企业口袋。其次,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扶持,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把技改资金投向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领域。同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重视企业家精神,培育各种各样的创新性外贸方式。
“政府和贸促会、商会等机构在信息掌握、政策解读、对外联系等方面具有优势,要切实履行好服务职能。”王孝松建议,有关机构组织高水平线上展会,特别要完善项目筛选评价体系,提高入选展会论坛项目的质量。利用信息优势,加强对市场分析、供需对接、贸易单证、法律咨询等服务信息的提供,丰富支持服务内容。优化线上展会的视觉呈现模式,方便企业获取有效信息,提高服务效果。
“保生存、助纾困的政策取向要坚持。”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认为,一方面,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释放更多政策红利,降低中小企业制度性成本。另一方面,在增加中小企业流动性方面持续发力,加大信贷支持,积极探索供应链融资,助力其走出经营困境。
关键词:
新业态,外贸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