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报销的步伐或越来越近了。
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制定公布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审批标准。
在此之前的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两部门也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在线处方药费等实现在线医保结算。
种种政策,正在加大力度促进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医院的诊疗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催生了市场对于互联网医疗的问诊需求。
回顾我国的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于2014年开始起步,2015年、2016年出现爆发,但从2017年起,又进入寒冬期,这主要的原因在于,多数平台还无法找到成熟的变现模式,盈利困难。
业内认为,要解决互联网医疗盈利的难题,核心在于完善支付体系。在2019年前,互联网医疗的支付主要有两种,一是自费,这是目前最主要的支付方式;二是商业保险支付,但整体还在早期发展阶段。
如今,伴随着医保支付的破局,互联网医疗行业又在吸引新的入局者,如中医也开始涉足其中,如7月17日,中医连锁企业固生堂就宣布与白露中医互联网医疗达成战略合作,目的是加码线上问诊;再如,全国不少线下公立医院也纷纷开通网上问诊业务。
海通证券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表示,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后,蕴含着新的产业变局机会。
据海通证券测算,互联网医疗支付端市场规模在2025年可达5970亿元,其中线上医保端支付规模将从0增长至2025年的1057亿元,并且预计将持续增长。
不过,互联网医疗要真正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内,还需要实质性的政策落地。
如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要纳入医保,依旧存在困难。
丁香园方面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医疗侧,囿于医保额度与线下医疗机构的捆绑,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该如何获得医保额度,有待解决;与此同时,在药品侧,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与线下定点药店存在一定的冲突,前者需要与后者分享医保额度。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审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