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货币政策需要以更大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保持“三个不变”: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不变、保持灵活适度的操作要求不变、坚持正常货币政策的决心不变。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元,同比少增631亿元。有媒体提问这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松紧度发生改变?
对此,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月25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7月份银行体系新增贷款是基本持平的状态。如果剔除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后,7月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新增1.02万亿元,同比多增2135亿元。前7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13.1万亿,同比多增2.4万亿元。从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来看,7月末M2增速是10.7%,增速比上月略有下降,但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是12.9%,增速比上月有所提高。
孙国峰指出,总体来看,M2和社会融资增速都明显高于去年,分别提高了2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7月末的M1增速6.9%,是2018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点,表明企业经营活跃度上升,稳企业、保就业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同时,贷款结构优化,7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4%,创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5%,连续5个月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总体看,货币政策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中国经济出现了积极向好的增长态势,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精准性进一步提高。
孙国峰表示,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导向作用,根据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灵活把握调控的力度、重点和节奏。
孙国峰指出,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金融市场情绪难免受到一些影响,货币政策需要有更大的确定性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那就是三个不变——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不变;保持灵活适度的操作要求不变,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坚持正常货币政策的决心不变,央行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以及量化宽松这样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谓的退出问题。
孙国峰强调,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总量上,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支持经济向潜在增速回归。结构上,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导向作用,引导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提升潜在产出水平。价格上,继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的潜力,综合施策,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确保实现为市场主体减负1.5万亿元的预期目标。
(记者 刘琪)
关键词:
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