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财政政策取向、安排情况备受社会关注,特别是很多企业关心减税降费等政策如何实施。近期,从中央到有关部委释放出一系列重要信号,202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出突出的作用,有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推动经济恢复增长。从最新统计数据看,2020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超过2.5万亿元,财政直达资金预算下达已经完成,其中1.52万亿元资金已经投入使用。这些力度空前的举措,充分发挥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功能。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宏观政策的走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确定政策走向,必须全面准确考虑国内外形势。当前,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任务依然艰巨。这就要求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不能急转弯,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要保持一定力度。国内经济恢复进程中,一些新情况、老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矛盾凸显,很多企业还面临较大困难。为此,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持续发力,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从资金支持、减税降费等方面推动助力经济持续恢复。
其次,要注重提质增效。越是面临困难,尤其是资金紧张的情况,越要注重政策实施的质量和效果。保持一定力度很重要,但仅靠扩大财政支出规模而不注重效果,钱有可能白花,而且加大了收支矛盾。必须向内挖潜,坚持优化结构,提高政策和资金的精准性、有效性。近日,财政部明确2021年将建立实施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落实好“过紧日子”要求、加快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等,这些举措有利于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把有限的财政资源用在刀刃上。
再次,要注重更可持续。可持续既是更好实施政策的需要,也是有效防范风险的需要。政策力度须保持在科学、合理范围,特别是在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要掌握好“平衡术”,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需要,合理确定债务规模,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难以持久,只有保持财政运行可持续,积极的财政政策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当前,政策取向和主要措施明确,下一步将在操作上更加精准有效,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加强财政、货币、产业等宏观政策的协调,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增减税降费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