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11日—17日),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2020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比2019年春节黄金周增长4.9%。
餐饮消费红红火火,春节档黄金时段的电影“一票难求”,热门商圈的“网红奶茶”排着长队,这都是春节期间消费热潮的一个缩影。在就地过年号召的影响下,不仅出现了“原年人”这一新群体,更激发了市场新活力,释放更多新型消费潜力。据《2021春节就地消费报告》显示,就地过年不仅带动了自热火锅、自热米饭等“一人食”商品的销售,也产生了新的“异地投喂”、“异地拜年”现象。据某外卖平台数据显示,农历腊月廿八至除夕,年夜饭半成品外卖同比增长4倍,年夜饭礼盒外卖同比增长2倍。
就地过年减少了人员流动,不减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消费的物理空间虽然受限,但是渠道和方式仍在不断拓展创新,从外出就餐到“年夜饭打包配送”,从提着年货登门拜年到“异地拜年”“订单串门”,从“出省旅游”到“近郊度假”,新变化新趋势之下是“原年人”的以变应变,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也尊崇传统的过年习俗,保持对美好生活的不变追求。同时,这体现商家精准识“变”,充分挖掘特殊时期的消费偏好,及时做好线下品牌与线上销售的互动。
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不断升级的消费结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只有充分挖掘消费潜力、满足消费需求,用好经济发展的“活引擎”、“原动力”,打通消费的堵点,才能促进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结合,让供给结构与消费结构更加匹配。去年9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就提出了15项政策举措,促进新型消费蓬勃发展;今年1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也提到,要进一步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在供给侧引导企业加快质量革命。
把握消费新需求,挖掘市场新潜力,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更离不开各地的积极行动。为了抓住就地过年消费市场的“新风口”,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各地“大招”频出。比如浙江积极打造多层次智慧商圈,宁波奉化、金华义乌等多个城市积极发放春节消费券;浙江丽水各大景区积极响应号召,对留丽“原年人”免费开放,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生态农场等乡村旅游点丰富了就近旅游的选择,春节假期丽水市共接待游客77.4万人次,同口径比增长799.5%。
旺盛的春节消费需求,积极的促消费举措,为新年开了个好头。新形势下催生新需求、新潜力、新活力,与此同时也需要及时跟进新规范,时时倡导绿色消费、理性消费,真正实现生产和消费“双升级”。相信经历疫情的考验,中国经济也必将展现更大的韧劲和更多的可能性。
(记者 蓝炜)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