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和公共卫生环境的不断改善,长寿时代的到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2.64亿的老年人,相较上一次人口普查占比上升了5.44%。“银发经济”“养老产业”“适老化服务”,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金融机构在适应和调整的同时,专家建议有必要持续深化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开源节流”,同时个人层面提前规划建立个人养老财富。
现象
“适老”服务日趋完善
位于广渠门内大街的中国银行北京崇文支行营业部是这一区域主要的银行营业网点之一。周边社区、街道较为集中,客户数量多,其中,中老年群体占比更是超过了50%。在网点的显眼处,养老服务标杆示范网点的招牌引人瞩目。
据中行崇文支行营业部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地为老年客户群体提供服务,该行首创了包括“一条无障碍通道”“一套导盲犬服务方案”“一条爱心服务专线”“一个专业指导团队”“一个爱心窗口”“一批手语专员”“一个爱心专区”“一套特殊群体服务流程”“一系列合格无障碍服务设施”“一个温暖的家”的“十个一”无障碍服务体系。对于不便来网点办理业务的老年客户,也会结合实际情况特事特办,提供上门延伸服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老年客户,我们的大堂服务团队形成了‘声音大一点、问询多一点、语速慢一点’的‘三个一点’工作法。”该行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智能化设备比较普及的当下,许多老年人来到网点后会有点“害怕”,不知道怎么去办理业务,“当老年客户进入网点后,对于那些可以在机器上办理的业务,工作人员会全程陪同,指导他们使用手机银行、ATM、智能柜台等智能设备。如果遇到对智能设备比较排斥的老年人,我们会将其引导到爱心窗口,结合客户业务办理需求提供人工操作。”
不止是中行,自2020年以来,银行的“适老化”调整成为了行业内的优化服务体验的重要举措之一。以邮储银行为例,该行北京分行明确老年客群线下业务范围,要求各网点在客户办理包括活期存取款、定期存取款、缴费业务、国债业务、理财业务、保险业务、消费信贷、养老金主题信用卡等做好受理工作,不得拒绝老年客户合理业务的诉求。同时与居委会、家委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联合举办老年人政务代办、医疗代办、健康讲座等活动,力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关爱帮助。
老年群体的财富管理服务也成为许多银行的发力点。2020年,中信银行推出幸福专线“95558转85”,除了可以一键接通人工客服电话,协助老年人办理基本银行业务和权益兑换外,还推出了远程健康顾问服务,帮助该行客户一键连通有三甲医院经验的全科医生,免费咨询老年常见病、慢性病、骨关节疾病等健康问题。据了解,幸福专线自推出以来,已创下每月进线数量超千通的记录。“传统银行在大家的印象中就是存钱、买理财的地方,但其实银行更像是一个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体。”浦发银行北京分行某产品经理表示,该行会整合各式各样的资源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专家
扩大养老金融积累
“老龄化加速,将使老年赡养比快速下降,为现收现付制的社会养老保险带来压力。同时,随着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失能老年人数量逐年攀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教授贾若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普遍养老保障的“广覆盖”目标基本实现。但社会保险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从保障的角度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从筹资和保障水平关系的角度看,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着降低(或维持)现有筹资水平以支持经济增长和提高(或维持)保障待遇水平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参保人期待提高养老待遇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又要求降低企业负担,加剧了社保基金的收支不平衡。
“在稳定经济增长的预期下,老龄化挑战可通过缩小现收现付比例,扩大资金积累比例的方式部分缓解,即让每一代人更多依靠自己储蓄,而较少依赖下一代缴费获得养老金。”贾若提出,有必要持续深化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开源节流”。同时,可考虑扩大养老金缴费与给付水平的关联性,增强缴费激励,并鼓励市场化投资,寻求超过通货膨胀率、长期接近GDP增长率的投资回报,“还要避免社会养老保险的福利化倾向,从而避免财政补贴比例扩大,危及社会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
老龄化加速是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基本国情,在经济资源有限、社会保险筹资能力有限的前提下,跳出社会保险的范畴,千方百计扩大可用于养老和长期护理的储蓄和其他形式的积累,充分发挥私人部门的积极性,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思路,例如,充分发挥和扩大养老保险第二、三支柱企业年金和市场化养老保险的补充作用,鼓励、引导市场化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
建议
建立个人养老财富
比起以前行动不便或失能才选择养老院,现在的许多中年人在身体健康时就会提前制定一些养老计划。在年轻人中,关注养老问题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养老方式有哪些,提前应该做什么规划?泰康人寿首席养老专家王文钊给出了一些建议。
“目前一般的养老模式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王文钊表示,之前国家各省市有出台过一些养老规划,其中比较为人熟知的是“9073”或者“9064”的政策。就是90%的老人居家养老,6-7%的人社区养老,3-4%的人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是人们最熟悉、大部分人比较希望的模式。社区养老就是类似于小朋友的托儿所幼儿园的概念,白天在一个养老机构中养老,晚上回家睡觉。机构养老基本可以解决7×24小时的养老问题,全程照料。”
“居家养老比较适合子女和老人同住的家庭,因为有人可以照应。社区养老相对居家养老更适合老人一些,因为可以提供更多的便利,减轻家人的负担。机构养老分不同的类型,总的来说更适合子女不在身边、生活不太能自理、年龄比较大的老人。”王文钊表示,从优缺点来说,三种养老方式各有利弊。
目前机构养老的价格区间比较大。在北京,公立的养老院、护理院价格从每月二三千到四五千都有,但公立养老院床位紧张,常常供不应求。而私立的高品质一站式养老机构,月收费从七八千到一二万,根据户型面积大小有所区别。
“养老其实更注重的是后期长达20—30年的服务和质量。”王文钊表示,在考虑价格的前提下,选择养老社区除了居住环境,就医条件、适老化设施、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等可以作为附加条件进行考量。
“对于年轻人而言,除了要注意身体健康,规律作息、定期体检外,要预先为自身养老做好准备。”王文钊建议,可以在参加社保的同时购买商业保险,为自己建立个人养老财富,增加一份保障。文/李悦
关键词:
我国
社会
养老保险
改革